說真的如果不是謝大哥的帶領,
我想不管來太魯閣幾次都不會想特別停下來在慈母橋拍照或逗留,
下了車後謝大哥就帶我們到錐麓古道口去作簡介 ,( 錐麓古道登山須申請登山證)
錐麓古道是合歡山越嶺古道的一部份,早年是太魯閣族各部落間聯繫要道,
原路徑只有30cm,僅容的下併合的雙腳→ 這畫面在腦海光想像就腿軟,
有興趣的人客麻煩自行蒐尋"錐麓古道"的圖片 . .
離天祥8km處的慈母橋位於立霧溪與荖西溪的交會處,故此地名為"合流",
而慈母橋的由來相傳為原住民婦女因思念外出外歸的孩子,每天立於山坡上盼兒早歸,
於是在橋畔建了涼亭,並以慈母橋與慈母亭命名,但實際上的慈母亭是先總統蔣公為紀念母親所建;
↓ 橋中青蛙石上有"蘭亭",看似青蛙頭上戴著皇冠,是不是很傳神呢?
在慈母橋簡單導覽完後,上了車隨即到了綠水步道口,
一行人還沒搞清楚東南西北,吹著冷氣享受休息的同時,
謝大哥的聲音再度響起: 你們就從這邊下車,沿著步道走到地質館,我會在地質館等你們
我瞪大眼以為我聽錯的同時,腳也不自主的踏下車子,手上接過謝大哥遞來的手電筒,
他說:你們等下就會用到,會過山洞,裡面伸手不見五指,你們注意安全,小心走,我在前方等你們歸來 . . .
蛤?還要走,當下我心裡真是xxgg,已經走了10幾公里路,以為可以暢快坐在車上欣賞太魯閣風光,
沒想到又要繼續走? 這? 我是報名太魯閣苦行團嗎???
不只我,身後的小孩們也是呱呱叫,謝大哥這招真狠,因為車子已經開走了,沒有退路只有往前走一途,
沒有退路的一行人又默默踏入山中古道,綠水步道其實走的人不多,
因它的名氣沒有砂卡噹、燕子口、長春祠響亮,就連我本人也是被丟包後才知道綠水步道的鼎鼎大名,
如果只是開車經過,壓根不會發現路旁還有綠水步道口可行走;
遙望無人煙的綠水步道,走在偏僻的山間小路,一開始真的不覺得這綠水步道特別在哪?
既無美景也無特色,內心著時納悶,唯一能做的就是抬頭步走,
↓ 沒多久進入斷崖步道區,眼睛都亮了,這步道的驚喜原來在這,山外有山,
走在斷崖步道上莫名就有股懷舊之情,感嘆這山河的壯麗 ( 雖然也要隨時注意山頭的破碎落石 )
綠水步道原是合歡越嶺道的一部份,由於此段古道路況良好,景觀、生態相當富饒,因此國家管理處將它規劃成步道,
路徑寬約2公尺,大致維持日治時期合歡越嶺道的寬度,全線平緩平易行走,是條老少皆宜的景觀步道;
步道沿途可經茂密森林、可見斷崖地形、岩生植物(太魯閣櫟),綠水步道亦可體驗太魯閣國家公園的人文特色,
走在這條具人文歷史價值的步道上,有如走在先人的足跡上,讓人引發思古之情;
一掃一開始的納悶,走在斷崖步道段真的很慶幸謝大哥把我們丟包是對的,
如果沒有這樣做,我們一行人恐也是只想搭著車到景點處停下來拍拍照留念就好,
沒有親自走在這步道上無法體驗這般壯麗的美景
↓ 走著走著終於看到傳說中的隧道口
↓ 這洞口真的不大,入內伸手不見五指,此時謝大哥塞到手上的手電筒就派上用場了!
穿越短短30公尺的隧道,感想就是: 好涼爽 . ..
過了橋沒多久就可看到綠水地質館,
↓ 在綠水地質館這還可以拍攝親山、推山 . . 等創意拍法,
當然這些都是謝大哥指導的,只能說~這趟旅遊有資深響導真的是太好了!!